作者:王趙穎
年級:六年級
我是個讀書愛好者,更是一個樂于求知者。看新聞是我每天的必須“工作”。說它是“工作”,絕不能把它當成任務和負擔,因為新聞涵蓋內容豐富,可以增廣見聞。作為新時代的我們,更應該有勤勉的學習態度和積極的探究精神。
今天,新聞中一個畫面深深吸引了我。這是一副不同尋常的畫,它位于人民大會堂的招待廳,原本是在安徽廳內陳列,后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決定移往人民大會堂接待廳,她就是鐵畫經典巨作《迎客松》。這幅鐵畫自問世之日起就得到人們的無上珍愛,由于它獨特的光彩和突出的風格,一直居于人民大會堂的主要位置。幾十年來,黨和國家領導人總愛在“迎客松”前與賓客們合影留念。它那婆娑秀麗的身影永遠留在了全國人民心中。它頂天立地,枝干遒勁,挺拔不阿。正處于玉屏風一角的石崖上,這是黃山精致景象所在。據當年參加創作迎客松的老人回憶,在設計畫稿時,可謂殫精竭慮。他們改了又改,宣紙用了一卡車??梢?,他們忘我創作的犧牲精神。100字日記 www.63gps.com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從這棵迎客松身上,我看到了它歷經千年.飽經風霜,卻依然郁郁蔥蔥的旺盛生命力。更想象到它熬過酷暑嚴寒,熬過持久干旱,在絕崖處逢生的不懈精神。他那張開的雙臂告訴世界每一個人,它博大的胸襟。我們是一個富強.民主.文明.誠信.友善的國家,中國歡迎四海賓朋。也正因為它可貴精神,有詩人寫下贊美詩句:奇松傲立玉屏前,閱盡滄桑色更新。雙臂垂贏天下客,包容四海鑄千年。[復習必備 | 海量免費學習視頻資源盡在“學而思輕課APP”>>>點擊了解]
此時此刻,我明白了,為什么把它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。他的精神象征著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,它那蒼翠的枝葉代表中華民族的崛起。我愛你中國,我的“母親”。
指導老師:陸小芳
本文語音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