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1篇】
寒假時,我和媽媽坐船去了河下古鎮。
河上的風景十分好,河水波光粼粼,在陽光下蕩漾著層層波紋。陽光透進船來,令人感到十分溫暖。有時河上還會有一兩聲鳥鳴,好像在贊美這美麗的風光。
大約過了半小時,船抵達了河下,隨著一聲稍顯沉悶的聲響,船靠岸了。我們下了船,進了古鎮。
古鎮里十分安靜,多數房子還是有人居住的,老人們在門口或是洗衣,或是淘米,常常能看見幾只小狗從我面前走來走去。河下古鎮的房子不是用水泥,而是用小青磚蓋成的。磚的顏色有深有淺,搭在一起時就像是故意排好的,十分和諧。屋頂的瓦片均勻地壘著,讓我想起了鳥的羽毛。古鎮上還有許多房子里展著字畫,雖都不是名家所作,卻透著別樣的氣息。有的房子里記錄了這百年古鎮的歷史,還有的保存了許多故事。我在古鎮中穿梭,偶爾想起的“吱啦”一下的開門聲,讓寂靜的古鎮更寂靜了。
不知不覺中,我們來到了鎮中心。即使是鎮上最熱鬧的地方,也聽不到汽車的“轟轟”聲和喇叭刺耳的鳴叫聲。隔著幾步就有一個挑著麥芽糖的擔子,或是一個賣小東西的攤子。人們從不吆喝,只在你停在攤子前,他們才會說一句“要買什么嗎?”
中午,我們在一家面鋪很小,但打掃得非常干凈的面館里吃了面條,店主十分熱情地跟我們聊天。吃晚飯,我和媽媽來到了淮安茶馓的制作地,去觀看茶馓的制作過程。
夕陽西下,我們踏著青石板鋪成的小路,漸漸地走出了小鎮。100字日記 www.63gps.com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這次游覽我見識了很多很多以前從沒看過的東西,河下古鎮的安靜和小鎮里不緊不慢的生活節奏,還有他們手藝的巧奪天工都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,然我對家鄉淮安的了解更深了。
【第2篇】
清晨,叮呤呤……鬧鐘響起,我揉揉惺忪的眼睛,坐在床上想了想,突然想起今天是我期盼已久的春游日子。腦海浮現喜悅的畫面,嘴上還不停的念著快點、快點……可不能遲到。
在老師的帶領下,我們來到了春游的第一站河下古鎮。首先我看到的是古式古香的大門,大門的中間牌匾上刻著“千年古鎮河下”。從大門進入到古鎮,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又細又長的石板路,一會兒高一點,一會兒淺,仿佛寫滿了歷史的蒼桑。腳踩在上面有點硌腳,但是心里卻有著滿滿的幸福感。路的兩旁是木頭結構的房子。不用細看就可以發現,它那充滿皺紋的臉上盡是傷痕。應是經千年的雨水,不斷的沖刷打擊,才讓這門變得如此。一路上沒有花、草、樹木,就算是有,也是有的人家種在自己家的小院里,或者是種在自己家的花盆中。沒有種花種草的人家,墻上倒是長滿了苔蘚。繼續向前走,一眼望去,似乎沒有盡頭,如長城般走也走不盡。無意間發現,有這么一戶人家的房子與其它房子不同,木門上有如古代門上的兩個銅環!圍墻雖然沒有別人家的破,但還是有一些痕跡,不過,最引人注目的是房上掛著許許多多的中國結,很有規律,一個福,一個貴。我想這戶人家真有雅興!估計是既幸福又富(福)貴吧。
再向前走,走不下去啦,不是沒有路,而是我的肚子打起了退堂鼓。唉!下次我一定會把這個古鎮走個透。
本文語音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