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場比賽,雙方挑戰的項目是新郎新娘配。比賽中,51對新人隨機站位后,兩人要記住新郎、新娘的排列順序,并用人偶擺出來。李云龍的好勝心明顯強于安德烈,不僅在比賽記憶時間上比安德烈短得多,在科學助理給安德烈核對結果時,更表現得沒有了任何風度,以至于在覺得自己記對了、擺錯了以后,情緒完全失控,然后放聲大哭,甚至癱在座位上站不起來。導致現場一片沉悶,很多來到現場的新娘們也都在暗暗落淚。
反觀安德烈,在李云龍情緒失控時,他表示自己與對手一樣難過。而當宣布李云龍勝出后,也在失望的情緒下表現得十分大方,甚至給李云龍送上大大的擁抱。讓作為現場嘉賓的李永波、陶子也不得不為安德烈而感動,為李云龍擔心。
我們說,比賽就有勝負,有勝負就會有的高興、有的失落。但是,從李云龍的現場表現看,實在有點勝得不夠大氣、不夠讓人欣賞。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的孩子是何等在乎一時的得失,何等在乎結果而不享受過程。
事實上,這樣的現象在比賽過程中就已經表現得十分明顯了,李云龍就是奔著結果而云的,而安德烈則是在享受比賽的過程,并將其與結果緊緊聯系在一起。聯想到中國的教育制度,說到底,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象李云龍一樣,只要結果,不要過程。最終,真正有真才實學的并不多,能夠享受讀書快樂、享受童年的更少?,F實生活中李云龍式的'孩子比比皆是,聰明好學,個性要強,但心理卻并不健康,這樣的教育結果是我們想要的嗎?在孩子成長道路上我們追求精英和高分,到底誰才是最后的贏家?100字日記 www.63gps.com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我們并不是說;李云龍敢于挑戰、勇于取勝的精神是錯的。我要說的是,對一名孩子、一名學生來說,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、學校還是家庭,都應當以培養孩子和學生的綜合素質、良好心理為首要目標,而不是過度強調結果。否則,就會讓孩子和學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,就會為了結果犧牲快樂、犧牲健康、犧牲良好的心理素質。
現場嘉賓陶晶瑩問:李云龍,你有夢想嗎?李云龍遲疑了許久才回答:沒有。李永波在節目中說了這樣一段話:安德烈說過他可以有周末,可以有半天的時間去享受足球,而李云龍沒有。我覺得場上這個壓力,往往就來自于平時,我更希望李云龍的父親,能夠給他更多的時間。其實他們兩個人都完成了挑戰,只是李云龍用的時間稍微短了一點,可是他失去了自己童年很多快樂的時間,我覺得這樣的勝利未必是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的。
雖然李云龍贏了結果,但是,卻像他的童年一樣,輸了過程。這場比賽的真正勝利者,是安德烈,那位意大利孩子及其他的父母、老師,還有教育制度。
本文語音版: